发布时间:
2022-04-01 08:51
来源:
距2022年高考仅剩两个多月时间了,高三师生也进入到复习的最关键阶段。如何冲刺才能让之前的复习成果巩固并提升,甚至逆袭提分?冲刺复习是否有高效“精准”的策略?
语文
完善体系,重点突破
现阶段语文备考的总体思想是:查漏补缺,完善体系,重点突破,提高能力。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的解题应学会勾画标注。读文章时,不可不画,不可全画。画三分之一即可,符号可以多样化。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帮助把握文章内容要素、理清文章脉络层次,有助于提高解题的速度和精确度。同时要改变读文章的不良习惯,即模糊性、笼统性、游移性,克服“大概是”“可能是”“差不多”的信息接受心理,不要轻易认可看似高明、深入的分析,也不要被貌似合理的解说牵着鼻子走,同时需注意原文无此语但有此意的说法。随后,还应做到强记和回看。
而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需基于压缩语段思维,把握材料异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注重构建和完善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必备知识体系。借助思维导图等手段,以文本的体裁特征(结构、人物、情节、主题、表现手法、语言等)为主干,整理各类知识,将知识内化于心,构建知识体系,掌握专业术语。
此外,应注重培养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还应训练“有逻辑性、准确性、流畅性”的答题模式。
三、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部分继续把对文言词语词义的积累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阅读到的每一道文言选段中找出5-10个字作为积累重点,逐步排查。同时更注重“看、画、念、写”的良好翻译习惯的培养。
古典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实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独特的内容负荷和存在方式,是抒情主体内心情感意象化、符号化和韵律化的一种最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这决定了诗歌解读的第一步,必须从章句入手,舍此无法进入诗歌的感情世界和艺术境界。其次明辨表达技法,需要在头脑中建立一棵枝叶完备的表达技法知识树。对于易混修辞手法、易混描写手法要进行梳理,梳理的目的是为了审明题意,避免方向性错误。最后要加强古诗的解读思维,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入手揣摩诗意。
四、写作
写作方面,应将提高思辨能力作为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注重语言训练,有专家认为,要有凸显整齐、连贯、典雅的书卷气,要有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的文学味以及哲理性。此外,还应强化文体意识、加强素材积累。
数学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一、夯实基础,落实“四基”
高考试题的框架主体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通性通法,突出考查主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复习中要回归课本,紧扣高中数学主干内容和重点知识,夯实基础,重视对课本题目的引申,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重视数学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
二、研究高考真题,提炼规律
认真研究近年的高考试题,研究历年考题找共性,研究近年考题找趋势,研究相同考点找规律,研究不同考卷找特点,通过对试题考点考向的分析,明确相关内容的考查知识点及其要求层次,合理控制难度,弄清能力和思想方法要求,提炼规律,把握趋势。
三、关注新题型,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2021年试题加大开放题的创新力度,灵活性强,引入举例问题和结构不良等新题型,问题目标界定不明确或试题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和途径,体现了学生灵活多样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训练应试技巧,规范解题
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强化知识系统的记忆、提取、联系,减少单一知识的训练,增强知识的交汇点,增强题目综合性和灵活性。训练应试技巧,进行查漏补缺,要特别重视答题技巧,一是针对选填题重视常规解法和技巧相结合,力求“快、稳、准”,对于解答题则需要规范解题格式,重视思维体现,做到详略得当,体现解题核心步骤,避免对而不全导致扣分;二是查漏补缺,及时发现不足,归纳总结。
文综
历史:突出基础性,掌握必备知识
一、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整合教材,融入新教材和选修教材相关内容,重构通史体系,利用阶段特征梳理必备知识,理清历史发展基本脉络;根据近年高考命题情况确立考点定位,突出重点,淡化或删减高考不考的内容;落实核心概念梳理重点问题,对核心考点要拓展知识视野和深度理解,做好单元过关检测和评价。
本阶段复习要打破过去“全面覆盖”和“面面俱到”的做法,适度精简内容,提高复习针对性,减少无效劳动。
二、突出基础性,掌握必备知识
教学中以通史为经,以主干知识为纬,切实落实必备知识。务必强化通史,掌握基本历史线索,理解历史阶段特征。选择题按照通史体系分布,无论采取哪种复习模式,都要强化学生的通史意识。落实主干核心知识需要突破核心概念,关注历史逻辑。近年来由于核心概念成为教育科学的研究热点,二轮复习中可以抓住“统一多民族国家”“救亡图存”“近代化”“全球化”等核心概念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知识体系,理清历史发展的逻辑,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落实主干核心知识还需要关注当代学术热点和现实生活,适当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
三、全面落实能力培养,提高“关键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中三大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在复习备考中要创设情境,通过典型试题训练学生。
四、注重方法指导,提升答题技巧
比如小论文,指导学生提炼观点的方法:开门见山,能最大限度反映材料主旨、关键词;观点定位方向主要有三个:原因/背景、发展趋势/过程/表现、影响;观点不用否定句;观点不是一个词,是自己的价值判断或概括材料观点。指导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思考(政治、经济、思想,内外,正反,主、客观,时序,或同类别两个论据);逻辑清晰(论据与观点一致,自圆其说,论据有内在逻辑);历史语言表达(不讲空话,不要文学味,有史有论)。指导学生结论要点明观点,进行评判,理性升华拓展,如: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归纳经验与教训得出启示)。
政治: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关注社会热点
一、重视核心价值引领,坚持五育并举
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和劳动精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培养和增强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劳动精神等。
二、聚焦主干知识,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夯实知识基础,高频考点重点复习,构建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抓住教材主干知识,由微观到宏观,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对课本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把握。
三、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注重提升关键能力
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做题练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从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等方面对试题进行分析,要注意区分不同试题类型,例如原因类、措施类、说明类等的不同解题方法。
四、关注社会热点,拓宽政治视野
时事性是政治学科考查的内在要求,时政内容本身就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题目选取时政素材,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坚持理论与时事联系的常态化。
考生要密切关注以下时政热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与伟大的建党精神、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与共同富裕、2022年全国“两会”、2022北京冬奥会与讲好中国故事和文化自信、2021上海进博会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与数字经济和新基建、我国航天建设系列成就、道德模范民族英雄事迹与中华民族精神、《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
地理:夯基础成网络,重“位置”能“综合”
一、基础知识复习是首要任务
高考强调基础扎实。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能力无从谈起。对于全国卷来讲,受限于考察时间和分数,不可能将所有的地理基础知识一一考察,所以题目的设计一定围绕主干知识进行。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是前提,不断深化对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联系的判断是综合路径,实现主干知识网络化和具体知识深入化。以此为基础,提高解读文字、图表关键信息、书面(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能力。
二、区位(地理位置)意识形成是逻辑起点
区位是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在众多的区位因素中,地理位置是认识地理区域、理解地理现象的逻辑起点。了解纬线(度)可以知冷热,了解经线(度)可以知干湿。当按照地带性因素去分析区域特征时,如果该区域没有出现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类型和陆地自然带,说明该区域出现了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洋流、地形等。
三、综合思维运用是答题关键
1.地理信息综合的过程,与考生的文学素养、政治思考、历史背景等能力具有相关性,有些题目也可以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相关知识进行判断。
2.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如果考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并将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加以综合,就拿到了一把解答地理试题的万能钥匙。
3.考生在对地理试题进行分析判断时,要抓住体现时间、空间信息的关键词,进行综合思考。
最后,考生要及时清理盲区知识点。所谓盲区知识点是指在听课或做题过程中发现的不知道或不熟悉的知识。高中知识点关联性非常强,如果之前的知识点存在盲区,那么上课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做题会出现思路不畅的情形。故盲区知识点是阻碍考生前行的一大障碍。
英语
注重词汇学习,理顺语法知识
一、注重词汇学习
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关注重点单词的学习,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常用词义用法的掌握,在日常学习中要善于积累,不断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对于名词和动词,要注意一词多义的掌握;对于动词,既要注意单个动词的词义的掌握,更要注意积累由某一动词所组成动词词组的各类意义的掌握。复习过程中,以词块为切入口,以语境和语篇为依托,从词汇输入到写作输出。
二、理顺语法知识
语法填空及改错题目的语法考点涉及面很广,命题形式灵活多样,重点复习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强调句、倒装句及虚拟语气。同时关注小语法项目如代词等。建议每日练习一篇语法填空及改错,夯实语法基础。
推荐资讯
2023-11-28
2023-09-28
2023-03-14
2022-07-08
2022-04-01